希特勒在自傳中描述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曾經提到過,在自己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這個“張姓”(按原文的德語發音“CHEUNG”諧譯,在英語中也可譯為“程”)家庭曾無償的一次提供給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還常常邀請他到家里吃飯留宿。
當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系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學習。“他們的幫助是無私的,是讓人無法忘懷的……”希特勒曾在談起自己往事的時候感嘆道。後來希特勒掌權後合並了奧地利,但那時無論他用什么方法都再也沒有找到過這家善良的恩人們。
中日剛開戰的時候,中國和德國事實上是很友好的,希特勒也是兩頭為難,一方面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是盟國;另一方面中國和德國一直非常友好,而且中國和德國的貿易額也要超過德國和日本的,軍事顧問是中日開戰之前來的,教導總隊也是德國裝備和訓練的,看一下中國政府的德式鋼盔就知道德中當時的關系了。
但是,好景不長,中德關系很快就隨着二戰的爆發而趨於冷淡。德國在華軍事顧問也很快被終止了在華的使命。
二戰中德國為了獲取日本的支持,將所有在華的德國顧問全部撤回國內,中、德關系就此走向低谷。
1941年7月1日,在德國承認了汪精衛政權後,重慶國民政府迅速作出反應,第二天就宣布與德國斷絕外交關系。珍珠港事件後,重慶政府正式向德、意、日三國宣戰,雙方關系徹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