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欠中国最多钱?美国高居榜首,巴基斯坦第四,除此外还有哪些?

2025-07-20 12:08:35

\

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通过出口获得大量美元,这些美元又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形成了一个美元循环链。然而,问题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美国长期“借钱度日”,没有偿债的意愿,反而通过疯狂印钞转嫁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启动了量化宽松政策,印钞如洪水般汹涌而至,债务不断膨胀,而中国持有的美债也随之飙升,最多时逼近1.3万亿美元。这一现象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对美国的被动资助”。\

\

进入2024年后,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尤其是在台湾问题、科技竞争、南海摩擦等多个领域的紧张局势,使得中国开始大幅减少持有美债的规模。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中国持有的美债已降至7590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国减少美债的背后,既是为了规避美国“赖账”的金融风险,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破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中国显然不希望成为美国财政的“提款机”,而是希望通过金融“去美元化”,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去依赖美国化”战略。\

\

可见,这笔1.47万亿美元的债务,不仅仅是金钱的交易,更是中美两国在新冷战格局中的博弈。中国看似是在“借钱”,但实际上它是在争夺国际金融话语权。而即便美国欠下如此庞大的债务,它依然毫不羞愧,因为美国深知,全球经济尚未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中国要取得胜利,不是通过逼债,而是通过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融体系。\

\

日本:从“金主爸爸”到“还债小弟”\

提到日本,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曾对中国进行过的经济援助,以及与中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为了推动本国产业外迁与技术升级,向中国提供了大量低息贷款,总金额超过4700亿日元,涉及231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那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程度依赖于日本的资金支持,几乎成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关键推动者。\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全面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因为长期泡沫经济破裂、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萎靡等因素,进入了所谓的“失落三十年”。过去那个“技术狂人”如今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反而成了中国的“债务国”。目前,日本欠中国的债务约为850亿美元,位列中国债权国的第二位。\

\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向中国借钱?难道是因为财政困难吗?实际上,虽然日本的国债总额庞大,远超过其GDP的两倍,但向中国“借债”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双边贸易、金融投资、货币互换等形式上。比如,中国在日本投资了大量企业股权和金融资产,而日本企业为了维持与中国的合作,也会从中国融资,保持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比如,日本的松下、丰田、索尼等企业,不仅在中国设立了工厂,还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

尽管中日两国的关系在某些时刻因福岛核污水排海问题而有所紧张,但出乎意料的是,到了2025年初,日本对华出口反而增长了3.8%,这是因为中国依然是日本最能“变现”的大市场。尽管日本对中国的850亿美元债务有着一定的压力,但中国政府并未表现出太多焦虑,反而基于长期的战略合作,双方更可能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来保持债务的稳定。例如,中日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已经存在多年,并且在全球金融动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日本是一个“欠债者”,但它更像是一个“可控风险”的合作伙伴。\

\

委内瑞拉与巴基斯坦\

在中国的债务地图中,巴基斯坦与委内瑞拉这两个国家尽管经济相对薄弱,但却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巴基斯坦欠下中国约300亿美元的债务,委内瑞拉则欠下500亿美元,这两国在中国债务版图中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但这笔钱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它们的数字本身。\

\

我们先来看委内瑞拉。这个拥有全球最大石油储量的国家,本应享受巨大的财富,却因经济崩溃、政治动荡、美元封锁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深陷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撤资,视其为“高风险地带”,唯独中国在此时伸出了援手。中国对委内瑞拉的500亿美元外债,主要采取了“石油换贷款”的模式,即中国通过贷款帮助委内瑞拉度过经济危机,而委内瑞拉则将石油资源作为抵押。虽然这种做法短期内未能立刻带来回报,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却具有长远意义。中国不仅能够稳定获得低价能源,减少对中东及西方国家的依赖,同时推动了人民币与石油的挂钩,为“去美元化”打下了基础。\

\

而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巴铁”,更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最大投资项目便是“一带一路”中的“中巴经济走廊”,总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约300亿美元属于外债。这笔钱主要用于修建铁路、建设高速公路、扩建港口等项目,最具象征意义的莫过于瓜达尔港。瓜达尔港不仅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海上出海口,更是“中东能源走廊”的起点。通过瓜达尔港,中国能够绕过马六甲海峡,掌控南亚到中东的地缘经济主动权。与此同时,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正在为巴基斯坦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并使中国商品能够直接进入中东、非洲以及欧洲市场。\

\

尽管这两个国家的偿债能力较弱,但中国早有预料,从未施压。相反,中国采用了“以资源换债务”“通过建设替代偿债”“以战略换取经济”等方式来达成债务解决。这种“战略债务”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流方向。\

\

所以,如果你还在用传统银行的方式来理解中国的外债账目,那你就落后了。中国这些债务虽然短期内难以收回,但却在全球范围内种下了许多“战略果树”,迟早会开花结果。未来,中国可能会借出更多的钱,但其目的并非仅仅是赚取利息,而是为了建立一个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债权不仅是剥削的工具,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