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户蔡文虎:因为以前我们在溱湖里面是用竹子编的簖来捕捞螃蟹,只有体质好,个头足的,它才能爬过簖,爬过簖的蟹,我们就叫它簖蟹。从溱湖里面出来的,所以我们就叫它溱湖簖蟹。品质好的就是个头足,个头大,体力好,肥美饱满,只有通过爬簖的这个过程,因为簖是很高的,它能爬过簖,说明螃蟹的体质相当的好,体格强壮,它才能爬过簖。
溱湖生态区水质优美,甘冽清澈 , 因此生产出的溱湖簖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购买品尝。来自浙江的郑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刚刚在溱湖品尝过簖蟹,蟹肉丰腴,鲜中带甜,肉质鲜美,所以买几盒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浙江游客郑小伟:肉质很好,所以我们慕名过来带一点给亲戚朋友。
姜堰游客张维:中秋节过来看螃蟹的,买点螃蟹回去带给亲戚朋友,我们溱湖的簖蟹还是比较出名的,还是比较好吃的。
中秋
全国惟一以捕具命名的螃蟹——溱湖簖蟹悄然上市,让我们去了解蟹农们的故事。
月上西梢,和水打了30多年交道的蒋老汉穿上行头,划着小船,来到簖前,开始起蟹。
今天还不算多,有时都是满满一篓。
簖是江苏里下河地区特有的捕具,已有千年历史。古人说,簖,编竹为栅,置入水中以截断鱼之去路而捕取之者,唐代时风行,清代作为特殊的捕蟹工具存在。“鱼田半顷,围此蟹簖”,继而产生了以簖命名的特有蟹类“溱湖簖蟹”。
蒋宏喜:拦着它的去路,由它沿着簖箔往上走,走了以后,它就爬到篓里头来,爬过来掉在篓里面。只有身强体壮的它才能爬过这个簖,才能爬得上来。所以说溱湖簖蟹膘肥体壮就是这个原因。
蒋老汉起的第一篓蟹个个都是“运动健将”。
在野外流水河中设簖已中断多年,近年来,随着“河长制”“湖长制”在江苏实施,水湖生态恢复。野生簖蟹重新回归河湖,和水打交道多年的老蒋怦然心动,当年夏天他找来了制簖高手李师傅。李师傅是制作“簖”的行家,篾匠手艺从父辈处传承,制簖的工具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李师傅:这个宽度要掌握好。篾要多大,需要多大就弄多宽。
建在汊河上的簖,簖栅依岸,两边各约五米左右,设各种“迷宫”,引诱螃蟹上簖,中间留足十米的通行航道,平时结网隔绝。三分水七分地的里下河流域,用簖捕蟹体现智慧,而这份智慧也造就了一处独一无二的奇景。
蒋宏喜:大概有五六斤。
带着满意,带着收获,蒋老汉憧憬的幸福生活随蟹而行。今年,溱湖簖蟹又迎来了丰收季,每天数十吨溱湖簖蟹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转自:姜堰微视听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