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垃圾分类是衡量社会进步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
2020年9月,深圳发布《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深圳的垃圾分类正式由“倡议分类”步入“强制分类”时代。如今,《条例》实施即将满4年。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是否提高?过去发现的情况是否仍然存在?垃圾分类是否真正收到实效?
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对深圳垃圾分类情况再调查。调查分别前往人口较为密集的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对9个住宅小区、城中村的垃圾投放点情况、督导管理现状、居民执行力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现南方+推出“深圳垃圾分类再调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进入专题>>>《深圳垃圾分类再调查》
“现在还有推广垃圾分类吗?”面对南方+采访,居住在深圳的市民张小姐有这样的疑问。
多位市民向南方+表示,早些年垃圾分类宣传比较多,大家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分类。现在分类桶虽然还在,但已经很少在小区里看到宣传引导,也很少听到讨论和实施垃圾分类了。
南方+调查显示,深圳各住宅小区、城中村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设施相对齐全,并配有投放指引,洗手池等,甚至还有一些智能化设施。但调查中看到的超半数居民仍有将厨余垃圾扔在“其他垃圾”桶内的现象;相比起人员密集、卫生基础条件差的城中村,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在这块相比较更到位,做得更好。
而在督导引导环节,南方+调查的部分分类点存在督导员上岗时间缩减或岗位取消、厨余垃圾投放点减少的情况。
现象1
齐备的垃圾分类设施
与外溢的“其他垃圾”桶
位于罗湖的湖贝新村至少设置了10处垃圾分类投放点。在湖贝新村路上,每隔50米就有一处投放点。而在村内各边角处,也设有投放点,能较好地照顾全村居民就近投放垃圾。在靠近在建工地一侧的挡板上,一幅近6米高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也立在这里。
与其他垃圾分类投放点相同,湖贝新村的垃圾桶按颜色标识,桶外设施表面整洁干净。厨余垃圾桶贴有“24误时投放点”的标识。而一旁“其他垃圾”桶则张贴“深分类”二维码,鼓励居民互动打卡。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晚饭时间,大多来此的居民都将垃圾投放进“其他垃圾”收集桶内。南方+现场看到,其余分类垃圾桶中却是空的,而大垃圾桶里则有厨余垃圾、塑料、纸皮等,桶内垃圾已溢出,部分垃圾堆放在地上,现场比较脏乱。与现场齐备的设施相比,这里的分类引导明显不足。晚上8:30分,南方+注意到,一位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坐在垃圾桶前看手机。
在龙华的南源新村,四个“其他垃圾”桶一字排开,整齐地摆放在投放点前半米的位置。路过的居民将垃圾顺手抛入桶中,而背后的分类桶无人问津。环卫工将“其他垃圾”分类桶摆在更靠外的位置,方便居民投放垃圾。但这也导致垃圾分类形同虚设,其他分类垃圾桶无人投放。南方+现场调查当天未看到有督导人员。
南源新村垃圾站,居民直接将整袋垃圾丢进“其它垃圾”箱内
现象2
住宅小区相对整洁
城中村相对脏乱
调查显示,住宅小区的垃圾分类一般比城中村做得好,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比少量没有物业或物业管理不到位的老旧小区做得更好。
龙华区星河丹堤小区对厨余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该小区共有16个垃圾分类点,其中12个设置在地库。中午时分,厨余垃圾桶均处于紧锁状态。现场未见有随地乱扔厨余垃圾的情况。保洁员告诉南方+,该小区厨余垃圾投放时间为19-21点,其余时间内厨余垃圾桶“是不开放的”。
当晚20点整,距离厨余垃圾开放投放已过去一小时,居民三三两两地来到星河丹堤B区地库垃圾分类点。只见他们将手中提着的厨余垃圾和普通生活垃圾,依次投放到标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中。而督导员在一旁会观察提醒居民分类的情况。
星河丹堤小区保洁员及时清洗垃圾箱
罗湖竹边新村位于中兴路,是建于上世纪末的老旧小区。负责小区垃圾清运的陈师傅表示,小区没有门禁,陌生人可以随意出入。有时小区外的餐饮店为图方便,还会趁深夜将餐饮垃圾倒入小区垃圾桶中。厨余垃圾里混杂着纸巾、竹签、塑料、一次性筷子等物品,导致分拣工作非常困难。
6月的一天19时许,在宝安甲岸村,南方+在垃圾分类暂存点蹲点发现,10分钟内有4位居民过来扔垃圾。无一例外,他们都将垃圾投放在“其他垃圾”收集桶内。记者发现,桶内装着许多整包未拆袋的生活垃圾。其中不乏纸巾、纸壳、塑料瓶罐等可回收物和剩菜、蛋壳等厨余垃圾,散发阵阵恶臭。
流塘村垃圾站混乱不堪,分类欠缺
现象3
垃圾分类督导变少了
居民分类不到位
每年5月的第四周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今年5月28日,深圳也启动了“志愿百日行”活动。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发布信息显示“深圳正在持续推动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在居民小区、学校、大型商超、城市综合体、商务写字楼等处,都活跃着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身影……”
但在南方+调查的多个小区分类点,普通市民对垃圾分类宣传和督导却没有感知如此。
南山区荔园新村垃圾箱内,各类垃圾混在一起
“现在还有在推行垃圾分类吗?我们小区基本没见到过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志愿者。”面对记者采访,不少商品房小区的市民这样反问。市民张小姐表示,早些年垃圾分类宣传比较多,大家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但现在基本很少听到或看到讨论垃圾分类的话题。
“虽然大多数住户会自觉将垃圾带到垃圾集中投放点,但大多数人就随意放在大垃圾桶里,感觉分类效果不明显。”罗湖竹边新村的李女士表示,刚开始时自己会单独分好厨余垃圾,后来督导少了,她也没再分类了。
“每到晚上,我们小区的垃圾桶都堆满了垃圾,连清运都做不到及时,还谈什么分类。”家住南山桃源村的徐先生“吐槽”。6月20日晚20时许,他下楼扔垃圾,发现垃圾分类投放点外的垃圾堆得老高。现场一片狼藉,也未见督导员在现场。
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垃圾分类点分类不到位呢?请关注南方+后续报道。
南方+调查
1、你日常丢垃圾有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A.有 B.没有 2、你最近丢垃圾有无遇到现场督导和引导? A.有 B.没有 3、你最近是否有接触到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 A.有 B.没有 提交
【撰文】丰雷 邓子良 张秉仁 罗维维 陈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