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穿搭。作者供图
唐风襦裙
在唐代,短衣长裙的搭配组合已成为女子的常服。唐时,“襦”专指夹棉的上衣;比“襦”更厚的是“袄”,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二者共用于天冷时节。炎热季节则为较薄的“衫”,略长于“襦”,有时也作无袖状,也称作“襦衫”。
受西域服饰影响,唐朝很长一段时期流行窄袖上襦,例如白居易就有“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的诗句;明代《杨升庵外集》中对前朝服饰记述时,也有“自汉魏六朝至唐,宫中衣皆尚窄,非惟便于趋承,亦以示俭,为天下先也”。裙装的变化也是从“窄”到“宽”,初期流行“修身”及地长裙,或高腰或束胸,如《簪花仕女图》所画;至盛唐逐渐宽大,到白居易描写元和时期的女子服饰时,也有“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了。
唐代文化的多元形成了开放的社会风气,往日褒衣博带下包裹的身体此时得以展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袒胸装”,典型特征为低领、低胸。袒胸装的基本形态也是短襦衫与长裙的组合。在唐代有“高腰掩乳”的风尚,长裙往往会上及胸部。襦裙之外再加一件罩衣,唐时称为“半臂”。
如果唐时的女子穿越到今天,会如何用她们熟悉的服饰文化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她们可能会选择一件橘红色长款大袖开衫与裸粉色抹胸连衣裙。颜色的称谓是现代的,若按照传统色彩,会称其为丹红色、湘妃色一类。
大袖衫综合唐时半臂与大袖罩衫的特点,衣长至膝盖,袖长至肘,表层颜色为橘红色,内里为天青色,也可在内里搭配一件同色系小衫,营造出色彩的层次感,这两种色彩均为盛唐敦煌壁画色彩中的主色调。内搭上俭下丰式皱褶抹胸连衣长裙,束扎腰带。
宋制穿搭。 作者供图
宋制褙子
宋代女子服饰与唐代女子服饰相比,少了奢侈华丽之风,展现出一种淡雅、恬静之感。宋代女子更加注重体态的柔美和瘦削的骨相,更加崇尚修长适体。用料加工考究,服饰色调也更为柔和。
“褙子”形制基本源自“半臂”,作为前朝女子服饰的“爆款”,宋代“褙子”实乃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相较“半臂”,褙子可谓“全臂”。它袖长,直领对襟、衣长至腰部以下,最显著的特征是两侧腋下有开衩,也就是衣服前后片不缝合,精致者在腋下和背后还缀有带子。
不同阶级的女性穿用的“褙子”是不同的,上流社会的女性以褒博之风为美,她们更加注意自己服饰的“身份感”,要么袖子宽大些,要么衣身长一些。总之,能显示身份的服装一定是不能“干活”的,如《盥手观花图》所示。反之,再看普通妇女的褙子,为了方便劳作和行动,她们更多是穿着轻便、实用的窄袖短褙子。
今天,女性的服饰选择更加多样,可以兼具美观与实用。如,可上搭右襟短襦窄口上衣,下配两侧开衩阔腿裤,露出脚踝,足穿青色圆头布面平底鞋,显得温柔又干练。
现代马面裙穿搭。作者供图
明式马面裙
一说起马面裙,大家都不陌生。半身裙中当属马面裙最为流行,它的设计以裙子分成四片为主。这种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而明代更是将其发展成了裙子两侧打褶,中间留有一段平整的布料,这就是所谓的“马面”。裙子的底部和膝盖位置则装饰有各种图案的宽边,被称为“襕”,这成为明代女性裙装设计的典型元素。随着马面裙的发展,两侧打褶越来越多,“百褶马面裙”也由此而来。
明代是中国汉服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影响至今。今天参考明代的搭配,可选择修身立领短衫搭配高腰马面裙,足蹬短筒袜靴。这是借鉴明代元素展现的更为现代的设计。
从魏晋袿衣到明制马面,华夏衣冠的每一次革新,皆是对美的不懈追寻。今日,传统服饰元素跨越时空,在T台、街头、荧幕绽放异彩,不仅为全球时尚注入东方美学基因,更成为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
正如《美了千年:女子服饰时尚风潮》所言,中国女子服饰时尚史料值得用一生去挖掘与研究,那些藏在纺织品里的“物语”是她们表达自我、诠释生活的哲学。让我们以衣为媒,让传统的汉服元素融进我们的日常穿搭里,在传承中书写新的文明篇章。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美了千年》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