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华灿烂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曾几何时,华美的瓷器只流行于上层社会,随着时代发展,寻常百姓也能用得起瓷器,但因为瓷器价格昂贵,而且易碎,修补瓷器的锔瓷匠,应运而生。
锔瓷,简单说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释云中记载:“锔,以铁敷物。”
唐代弘化公主墓中曾出土了一件带有锔钉的巩县窑白釉瓷壶,由此可以证明,锔瓷这门手艺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距今传承也有1000多年。
然而这项传承了1000多年的手艺,现如今,因为各种困难逐渐消弭。很多锔瓷匠更是连日常生活都无法保证。
被逼无奈,他们很多人改行,不再锔瓷。
所以不禁要问,难道传承了上千年的锔瓷技艺,要在这个时代被“狙杀”,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锔瓷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何展现,才能让更多人知道?锔瓷这门手艺又该如何传承下去?
01
一周前,有幸在西安市新城区,找到一位锔瓷师。他叫范国志,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锔瓷技艺传承人。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他对锔瓷技艺的传承,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范国志是西安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也是一位从业十数年,技艺高超的锔瓷师。小到一件杯盏、茶壶,大到博物馆里文物级的瓷瓶瓷罐,都能在他手里焕发新生。
在范国志看来,如今的锔瓷产业发展,虽有一定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他认为,要想让这个产业发展,关键要看怎么做。
有人戏称锔瓷是“狙”瓷,时代发展下,日用瓷器的价格越来越低,一旦坏掉,随随便便就能再换个新的。所以这门手艺必然失传,不存在发展的土壤。这种论断显然是不对的。
新时代下,更多崭新的消费模式,让锔瓷焕发新生。比如伴随瓷器而生的茶具市场。一些高档茶具动辄好几千块,初时购买便很昂贵。然而瓷器易碎,若是一件碎了,就会影响一整套。这时就需要锔瓷师出手,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修补瓷器。除了高档茶具市场,现如今很多非遗研学,手工修复DIY项目,也是锔瓷产业发展的新鲜土壤。
所以完全可以说,“狙”瓷“狙杀”不了瓷器修复行业的发展,只要人们对瓷器有需求,这个行业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再加上更多年轻人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愿意为文化而消费。因而锔瓷也开始成为更多年轻人触摸陶瓷文化,感悟时代脉搏的手段。
02
锔瓷产业焕发新生,被更多人重视,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事实上,锔瓷所做的其实不单单是修复。还要根据碎片的残破,勾勒瓷器本身的美感。比如一件瓷器破碎,修补完成后,虽然结实耐用,但看起来却破破烂烂,也不行。因为这显然不是锔瓷师所追求的顶尖水准。
像范国志一样高明的锔瓷师,懂得在残片上用锔钉来“作画”。不客气地说,他们对瓷器进行二次创作,赋予了残破的瓷器崭新的生命力。
就比如一件茶壶,原本碎得特别难看,经过修复之后,裂缝处不仅严丝合缝,用锔钉修复的部分,也展现出了极强的美感。壶面上,甚至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这些蕴含了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二次”创作,展现的不仅仅是锔瓷这门技艺本身,更是锔瓷师傅本身走南闯北所拥有的阅历,很有价值。
至于锔瓷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其实一眼看过便能知晓。
华夏民族以节俭为传统美德,将破碎的瓷器修复完成,也是人们期待圆满,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除了勤劳节俭,锔瓷本身所拥有的“认真”“专注”等文化属性,也让更多人喜欢上了锔瓷。
03
传承了1000多年的锔瓷技艺,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这些内涵,必须根植于新时代的土壤当中。如果得不到更多人的重视,不能在产业发展中推陈出新,这门技艺也必将被时代所埋葬。
可怎么把锔瓷这门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关注并且学习?其实,唯有推广和创新。
锔瓷技艺需要推广吗?当然需要!锔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范国志就曾说过为了推广这门技艺,他每年都会花大价钱去茶博会等大型推介会,然后还会带上自己的三个展柜,然后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却不卖掉作品,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作品。也正是因为他注重推广,工作室的订单才能满足生活所需。所以技艺的推广至关重要。
锔瓷需要创新吗?当然也需要!传统锔瓷修修补补,以实用器皿为主。而在现代社会,锔瓷已然上升到了修复美学。也就是东西不仅得修好,还得好看,有艺术性。
在这个领域,有的锔瓷师因为是美术学院毕业,将绘画或雕刻的技法融入到锔瓷之中,“一笔一画”都彰显着作品的高级感,比如瓷器表面的锔钉排列,质量良好中有美感。也有像范国志一样,传承金银器制作的手法,用处理贵金属的手艺来锔瓷,瓷器表面有质感,细节很棒。
总而言之。锔瓷,在不同锔瓷师的驾驭下,会爆发出不同的力量。而这些,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创新力。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锔瓷师,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他们的技艺,这门传承了1000多年的技艺,才能一直良性发展下去。
岁月千回百转,却总是需要一个答案。在传承中推广,在推广中创新,锔瓷技艺便始终拥有澎湃的生命力。可是只有推广和创新还不够。
就像如今的范国志,已然开始着手举办个人锔瓷展,还广邀同行一起出展,将锔瓷的“蛋糕”越做越大。
所以除了推广和创新。当今时代,合作也是推动锔瓷走上发展快车道的一把“利器”。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如范国志一样的人,不辞辛苦地推广锔瓷技艺,我们也期盼这门技艺“乘风破浪”,在有瑕疵,无遗憾中,被大家熟悉,接受,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千家万户。(记者王珂珂)
原标题:《秦韵非遗丨“狙瓷”还是锔瓷?》